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连续11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三分之二。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各种机器人技术正在加速演进,还有一些机器人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湖北武汉,一款刚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光子,正在训练成为一名“赛博厨师”,今天,它将为大家带来绝活儿——拌沙拉。机器人怎么拌沙拉,这背后有哪些门道?
在业内,通常把身高一米三左右的机器人称作“小尺寸机器人”,而像光子这样身高一米七的,则被称为“全尺寸机器人”。由于身高和体重增加,重心也随之升高,这也导致像光子这样的全尺寸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的难度上会更高。
说到人形机器人,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今年总台春晚上出场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实际上,光子也会跳舞,不仅会跳舞,作为一个湖北机器人,它还会打武当太极拳。
光子更厉害的绝活儿是拌沙拉。相比起跳舞和打拳,拌沙拉需要机器人的手指进行更精细化光子在这里实消防工程设备有哪些际上是在跟人类学习如何做沙拉、更准确地操控,其技术难度要更高。
通过光子的训练师身上的设备,可以实现对光子实时操控。戴上VR头显的设备,可以通过光子的眼睛看到光子看到的世界。头显和手柄连接之后,可以通过检测手柄的运动轨迹,从而控制光子的手做出同样的动作。
可能会有人好奇,光子拌沙拉的过程其实是人在旁边遥控,难道以后保姆机器人给人做饭,还需要有一个人专门在旁边来遥控吗?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光子,还不是它的最终形态。你可以把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理解成一个机器人学校。光子在这里实际上是在跟人类学习如何做沙拉。
训练师在遥控光子的时候,光子会记录下做沙拉的步骤,采集拿东西时手臂的运动轨迹、力度、速度等数据,然后对这些搜集到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最后得到的一个制作沙拉的算法模型。那个时候,光子就可以摆脱遥控,独立自主地制作一份沙拉了,这位“赛博厨师”也就毕业了。
事实上,这个机器人学校里不仅仅只有做沙拉这一门课程,还有制作奶茶、在便利店整理货物、在快递站点分拣快递等课程,训练机器人学习各种不同场景下的不同技能。等到光子从这所机器人学校毕业的时候,它还会掌握很多不同的技能。
爬山健步如飞、搬运重物轻松自如——外骨骼机器人正从科幻走进现实。这类智能穿戴设备是如何通过科技力量改变人类行动能力?
总台记者 何俊儒:这个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说是非常的省力,在我抬脚的时候呢,它会有一个向上拉的力来辅助我抬脚,而在我脚放下的时候呢,它会有一个推力,把我的脚往下放,可以说非常省力了。
机器人通过先进的传感网络与动力控制系统,能够精准捕捉使用者下肢的运动趋势,并实时提供超10kg的同步助力。这不仅显著缓解了肌肉疲劳与关节压力,更让运动过程变得轻松自然。
肯綮科技业务经理 刘艳青:下肢助力机器人在日常我们行走助力过程中,可以减轻我们30%以上的力量。上肢助力机器人可以为我们提供18公斤级的助力。我们测算过,摄影老师扛摄像机的时候,平时可能扛一个小时左右,通过穿戴设备,摄影老师能把工作时长延续到两个小时,甚至两个半小时。
肯綮科技创始人 CEO 余运波:穿戴产品第一需求就要轻,如果这个东西比较笨,穿上跟人不合拍,我相信没有人愿意使用它。我们现在主要的工作要让它感应到人的动作,变成一个智能设备。
目前,像这样的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应急消防、物流运输、农业种植等方面,工作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累计销售近5000台,已经覆盖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